首页资讯正文

奋斗青春路 高温炼匠心

八月的铜川大地,骄阳似火、热浪灼人,但在陕煤重装集团铜川煤机公司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战高温、斗酷暑,不叫苦、不喊累,奋战在生产一线,用敬业和坚守诠释着劳动者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是头顶烈日的液压支架装配工,为了产品如期交付全力以赴。他们是全副武装的电焊工,诠释着劳动者的职责和使命。他们是穿梭在焙烧炉间的热处理工,用坚韧与拼搏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璀璨人生。


【资料图】

平凡岗位绽放别样风采

你能想象在三伏天的高温下挥汗如雨,却还要穿上密不透风的工作服吗?你感受过蜷缩着身体在没有空调宛若蒸笼的车间一操作就是七八个小时吗?

这却是铜川煤机公司一线劳动者习以为常的日常工作。

在铜川煤机总装车间,今年35岁的装配钳工文明亮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汗流浃背地正在将一块一块零散的零件紧张有序地进行装配,高温对于他来说已经是稀松平常。

从学徒到资深装配钳工,从接到装配任务到组装完成,文明亮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在装配岗位一干就是5年,他装配的液压支架超千台。

一台成品液压支架大概300多个零件,100多个工艺操作环节,一个装配工一天顶多能装1台,文明亮一天能装配1台半,每一道工序背后都倾注着装配师傅的心血。

作为装配钳工操作班班长,文明亮加班加点地埋头苦干,为铜川煤机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当工作结束,脱下厚厚的防护服,头发早已被汗水浸湿,密密麻麻的汗珠滞留在额头上,湿透的工装紧贴在身体上,顺手拧一把,汗水顺着浸透的衣服倾泻而下。

“电液控阀组、液压胶管布置是比较危险的装配工序,电液控阀组重90多斤,需要2个人才能完成,稍不留神便会磕伤碰伤,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纯手工装配。

“这些液压支架就像我的孩子,闭着眼都知道每台的装配工序”。文明亮说:“热点累点也没啥,只要能把准每台液压支架的脉,再多辛苦也值得”。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冲锋的精神,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岗位,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文明亮说。

多年来,文明亮一直奋战在苦、脏、累的前线,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操作间温度将近50℃,这对操作工来说,不光考验的是体力还是毅力,但文明亮从来不叫苦、不叫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员工敢闯敢拼的风采。

焊花飞舞映出璀璨人生

机器轰鸣、人头攒动、焊花飞舞……走进该公司的结构件生产车间,热浪滚滚……一台台焊接机器人有序地运作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形成了一道靓丽且独特的风景线。

憨厚老实、不善言谈、任劳任怨,这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姜敏。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焊接技术骨干,与电焊结缘,35岁的姜敏已经在焊工这个岗位上坚守了近5年。

为了隔绝飞溅的火花,他穿戴着安全帽、防护面罩、焊工手套、阻燃服和绝缘鞋,从头到脚把自己裹成“粽子”,姜敏身穿的工作服常常被汗水浸透,脸颊也被焊花烤得通红。

说起从事电焊工的初衷,姜敏坦言,“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干这一行,源于热爱、起于兴趣,给钢铁机械赋予生命就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为避免烫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穿几件衣服。”姜敏说,有的焊工师傅要穿三层衣服,贴身衣服、工作服、防烫外套。为防中暑,厂里每天准备大量绿豆汤、菊花茶、冰激凌等。

在锻造加工时,火星四溢,溅出的火星经常将工作服烧出一个个黑色的小窟窿,如果不小心溅到胳膊上,瞬间就能烫出水泡。对于焊工来说,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织密责任网,生命安全才能有保障。

每天一身厚重的行头,衣服总是湿了干,干了又湿,早上干干净净来上班,一天下来,人就像从垃圾堆里爬出来似的,工作服都能拧出半桶水来。

眼睛被焊弧灼伤,皮肤被焊花烧伤……凭借着对电焊的热爱和不服输的韧劲和精湛的焊接技术,他用手里的一把焊枪,为企业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在一次次磨砺中“淬炼成钢”焊出了自己璀璨夺目的人生。

高温熔炉淬炼丹心

走进公司机加工“最火热”的热处理车间里,各式“吨量级”、形状各异的大型锻件被烧得火红,即使站在20米开外,仍能感到滚滚热浪。

2014年进厂工作,车间员工王昌在热处理岗位一干就是9年。

伴随着机械低沉的隆隆声,一个十几吨重的大型锻件正要出炉淬水。

“很多重要装备的零部件产品,都必须经过加热、出炉、冷却才能保证质量。”王昌说,在热处理过程中,如果因人为疏忽导致产品不合格,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不管有多难,我们必须盯紧每一个细节。

夏季高温,大型锻件“出炉”的一刻,整个车间瞬间变成“蒸笼”。这对操作工来说,不光考验的是体力还是毅力,但王昌从来不叫苦、不叫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员工敢闯敢拼的风采。

“最热的时候皮肤都能蜕层皮,但是我们肩上扛着责任,不能有半点马虎。现在都说工匠精神,我觉得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践行这种精神。”王昌深有感触地说。

在这艰难的环境中,热处理车间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叫苦,大家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开展检查、清洗、预热、淬火、出炉、冷却……

“移炉是个细活,也是个危险的活,精力稍微不集中,就有可能烫伤自己”,保持定力、马虎不得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王昌说完,随手将脸颊上的汗珠一抹,便又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中。

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专注,掌控着炭块烧制的每一道工序,王昌为企业创效的同时,也把自己锻造成了班里的技术能手。

天车“玫瑰”空中独舞

距离地面10米的高空,在不足2平方米的驾驶室里,今年30岁的天车司机焦雯在车间熟练地操作设备,吊运着液压支架零部件在空中“飞来飞去”,成为了生产车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被同事们称为“空姐”。

在这期间,焦雯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地面和吊起来的活件,双手随着日积月累的操纵经验形成了强烈的“肌肉记忆”,操纵杆在左右手的配合中游刃有余,熟练且灵活,像这样聚精会神的吊装工作,焦雯一天要进行上百次。

早上7:30从走上天车驾驶室开始,焦雯就随时绷紧安全弦,吊车作业要求天车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一旦思想开小差,就可能酿成安全事故。

一个班下来,天车要完成200至300钩作业,她在狭小的操作间内,经常一坐就是一上午,为了少去厕所,不耽误现场作业,她和天车姐妹花们只能尽量少喝水。

天车驾驶室内高温难耐、空间密闭,不过这都阻挡不了焦雯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每天吊活件,心都悬着,精力都在每一勾吊装作业上,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下车的时候才发现衣服背后已经湿透了,不过都习惯了。”

“操纵天车最讲究的就是稳和准,也没什么诀窍,就是平常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罢了。”问及她怎么练就绝活时,纤小的焦雯害羞地笑道。

她在这里一干就是4个春秋,多年的摸索和总结让焦雯从手脚发抖的“新手”蜕变成了娴熟的“老司机”。

生产车间内热火朝天,而天车“玫瑰”们操纵着天车在空中来回穿梭,俯视着地面的一切,展示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和高温“烤”验下的最美坚守。

“我热爱这份工作,开天车让我很有成就感。男人能开好的天车,我们也一定能开好。”在天车车间,像焦雯这样的女工还有很多,她们看似弱小,却以别样风采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铜川,像文明亮、姜敏、王昌、焦雯……这样坚守高温岗位的一线工人还有30多万,他们扎根生产一线,有干劲、闯劲、钻劲,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强音。

作者:张英杰 李培琦 姬雪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