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快讯:原来,老早上海人就这么会节约用水!老虎灶、给水站你还有印象吗?| 新民老照片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资料图)

提到用水,上海人的记忆里有两个名词绝对绕不开——老虎灶和给水站,前一个供应熟水,后一个供应生水。

1984年冬摄于江浦路旁一空地,市民正聚在“公用龙头”旁洗刷。通讯员提供

1999年6月29日上午,丽园路713弄内,自来水沪南管线所的老工人张义仁和曹全生,取下上世纪50年代他们亲手敲上的那块“公用给水站”搪瓷牌。种楠 摄

在那个没有煤气、棚户简屋比比皆是的年代,老虎灶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喝茶、洗刷都指望它。在弄堂口排队打开水,是上海人再熟悉不过的画面。而在老虎灶附近,常常就有“公用龙头”,也就是给水站。据说,1960年代左右上海至少有5000个给水站。“公用龙头”每天聚着许多人洗衣裳和被头。一分钱一桶水,工作人员则负责记下每人的用水量并收取买水的竹筹。

1996年4月,扬州路(近许昌路)上的老虎灶生意还挺兴旺。种楠 摄

“请大家节约用水”的提示在老虎灶前摆放着。种楠 摄

上世纪90年代,复兴东路上的这家老虎灶随着道路拓宽已消失在人们视线中。 陈扬 摄

当年市民在给水站用水的顺序大致是这样的。比如淘米水,头道淘米水用来洗昨夜的碗盏,然后再用来浸泡青菜、菠菜和萝卜等泥巴较多的蔬菜;第二道淘米水用来漂洗碗筷,随后再用清水冲一下。而洗衣的过程是这样的:搓衣裳的头道肥皂水用来浸泡家里擦灰的布条,漂洗衣服过后的水则被用来洗拖畚。俗话说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拮据的日子里,节约用水是生活的主旋律。

1999年年初,上海市政府把“自来水进户”列为当年的12项实事工程之一。半年后的6月29日,上海最后一个给水站,卢湾区丽园路713弄内编号为3033号的给水站关闭,宣告上海市区彻底告别了给水站,居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水声流淌中,城市发展大步向前。如今,热水瓶、铜吊几乎绝迹,老虎灶和给水站也成为了记忆。这周正值2023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时的岁月,把文明用水的理念留在心间。(新民晚报记者 董怡虹 刘慧琴)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