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焦点热讯:“文化+”激活产业新动能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近年来,借着新时代的东风,湛江文化产业市场蓬勃发展,培育了大批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和文化产业园区,吸引不少外界目光。2023年3月19日至26日,湛江市举办“红树林之城”文化活动周活动。

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历史悠久,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及大片美丽的原生态红树林,文化底蕴深厚,激发文化产业从业者无穷灵感。湛江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等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打造丰富的文化业态,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加快构建文化产业体系,提升湛江文化产业影响力,打响“湛字号”文化产业品牌,助推湛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麻章世乔红树林。记者 张锋锋 摄

“红树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

湛江现有红树林996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78%。湛江市全力打造“红树林之城”,市民参与热情高涨。许多市民都亲昵地把生活在红树林的生物称为“红树林小精灵”。

“漫长的海岸线和美丽的原生态红树林,感觉特别浪漫、生机勃勃。” 昨日下午,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作家、画家、书法家、人文纪实摄影师林帝浣回到家乡,兴奋地说,他把红树林生态中的招潮蟹、跳跳鱼等画成了漫画,未来也将继续挖掘红树林中的文化资源,将招潮蟹、白鹭等创作成优美、有趣、有代表性的湛江文化形象。

“红树林”也在本土掀起了文创热潮。许多本土文创工作者通过设计创作生活在红树林的动物Q版形象,呼吁大家爱护红树林保护大自然。多首有关红树林的原创歌曲被广泛传唱,如湛江日报社与广东茂德公集团联合出品的原创歌曲《湛江红树林》等等。

广州湾商会会址。记者 郎树臣 摄

深入打造历史文化游径

湛江以“三化三大”发展思路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其中,大文旅开发尤为重要。湛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

湛江市人民政府已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签订了《文化和旅游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明确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艺繁荣和打造文化旅游活动品牌等方面合作共建。目前,湛江市已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共计153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全省排名第十一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全省排名第五位;湛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04处,市县文保单位数量全省排名第三位。

基于这些“家底”,湛江探索建立“文化+旅游”新模式,现已整合推出广州湾历史文化游径、雷州古驿道历史文化游径、遂溪醒狮之乡历史文化游径。它们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游径;粤西海上丝绸之路被列为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每年参观游客达50万人次。

2022年7月,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名单。其中,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榜上有名。足荣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田园风光和人文风情,坚持用产业带动、用文化振兴,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协同并进的发展路子。现在的足荣村,艺术文化氛围浓郁,“互联网+民俗+民宿”乡村旅游远近闻名,已经成为我市文化旅游和产业结合的典型。

吴川飘色。记者 李波 摄

非遗项目走出传承新路子

湛江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9项,传承人5名;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48项,传承人61名;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49项,传承人97名;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全省排名第四位。我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大力扶持民间艺术表演团队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非遗项目创新传承发展。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遂溪醒狮。2023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公示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广东省此次共有7个典型案例入围,其中包括“湛江市遂溪县:遂溪醒狮”。多年来,遂溪醒狮坚持保护与开发、现代与传统并重,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民俗传承、艺术展示、道具产销、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的好路子。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让遂溪醒狮声名远播,屡屡亮相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国庆节特别节目等重大活动,成为湛江乃至广东精彩的文化名片之一。

此外,近年来我市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文物保护和利用),深入推进了湛江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文旅融合发展、文物保护法治制度建设、振兴传统工艺等工作。

人龙舞在金沙湾表演。记者 张锋锋 摄

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历经多年发展,我市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生产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3602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8家),从业人员2.45万人,企业总资产总计388.13亿元,营业收入201.14亿元。2021年湛江文化产业增加值84.3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2.4%。近年来,生机勃勃的雷州半岛文化沃土孕育出一批以足荣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埠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广东龙健乐器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培育了廉江文化古玩城、茂德公大观园、鼎龙湾海洋度假区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

自2007年第一家现代化数字影院入驻至今,湛江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各类影院已达数十家。2023年,湛江电影产业延续良好发展势头,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2000万元大关,高居粤西地区首位。

湛江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目前,我市已完成3家市级文艺院团和7家市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国有文化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基本建立。2022年先后制定了《湛江市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征求意见稿)》《湛江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2—2025年)》《湛江市文化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湛江市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研究》《湛江市文化旅游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遂溪醒狮”文创产品。记者 张锋锋 摄

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文化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记者从湛江市文广旅体局等相关部门了解到,全市将持续深入推进湛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文化艺术创作;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健全文物遗产资源管理,编制《湛江市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汇编》,以雷祖祠游览区、硇洲灯塔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完善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

健全湛江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编制《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名录》,扶持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基地,持续做好非遗“六进”工作,打造好“非遗学院”,推进非遗展示馆和非遗数字馆建设。

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广州湾历史文化街区、雷州古骑楼街文化街区、赤坎三民路街区,深入打造雷州古驿道历史文化游径、徐闻古港历史文化游径、吴川吴阳状元历史文化游径、解放海南岛历史文化游径等6条重点历史文化游径。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我市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通过举办文化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以“论坛+招商”形式积极引入国内外有水平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以廉江音乐小镇等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扶持孵化一批“专、精、特、新”小微文化企业,形成富有活力的小微文化企业群。

加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统筹规划,打造文化产业引擎。强化政府规划引导,挖掘、培育、扶持特色文化产业,保护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打造一批湛江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例如,要积极拓延廉江音乐特色产业,推动音乐产业链条式发展,努力把廉江音乐小镇建设成为集乐器及音响制造、音乐教育、音乐旅游等于一体的音乐文化产业集群。

塑造文化形象IP

充分发挥湛江雷州文化、海洋文化等优势资源,在做大做强湛江文化中心产业集群、吴川鼎龙湾海洋文旅产业集群、雷州茂德公大观园产业集群的同时,推动赤坎埠里文化创意产业园、霞山五福光明里未来社区产业园等一批新型、小微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打造湛江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

依托各县(市、区)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基底,打造雷州石狗、吴川三绝、廉江音乐、遂溪影视等一批代表性的文化品牌,通过文化品牌IP形象打造,引领文化产业化发展,打响湛江区域文化中心品牌形象;完善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培育多元化文化演艺市场;加大雷剧、粤剧、飘色、醒狮等传统民俗演艺创新与创作力度,做大做强传统文化演艺,通过明确文化产业主题、完善文化产业链条、增强文化沉浸体验、组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等举措,提升湛江文化产业区域活力与吸引力。

打造文旅品牌

文旅融合是大势所趋。业内专家建议,应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我市编制全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专项规划,重点精选非遗项目,采取舞台表演、现场体验、节庆活动等形式进行多层次、立体化融合,推出一批条件成熟、资源利用率高、市场效益好的融合项目,打造湛江文旅品牌。

推出特色文旅线路,统筹滨海休闲旅游、红树林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文化、军旅文化、工业文化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

打造文创手信产品,持续举办“湛江非遗购物节”,引导推动“彩扎(遂溪狮头)”“湛江坡头腊味制作技艺”“遂溪制糖”“流沙珍珠制作技艺”等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传统工艺品市场化,拓展销售渠道,整合资源,打造“湛江手信”文化旅游品牌。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文旅项目;可结合我市在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风光方面的优势,引进一批国内外文旅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湛江,提升文旅核心竞争力。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