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图片故事丨通过她们,致敬每一个在雄安奋斗的“她”|当前要闻

编者按:广大妇女同胞用勤劳和智慧,在各行各业书写下最美的巾帼华章。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人民雄安网在雄安新区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之上,走访了5名女性代表。她们既有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者,也有扎根乡村传承传统技艺的“手艺人”,有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00”后,也有守护家乡河湖清澈的志愿者,还有“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一分子。

她们,担当作为、甘于奉献,靠实绩赢得了认可与尊重,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风采。让我们通过这组照片认识她们,走近她们,向她们所代表的广大妇女同胞致敬。

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科研工作者张宏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宏薇正在实验室内操作仪器。人民网 李兆民摄

今年28岁的张宏薇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2022年7月,她来到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从事天然活性成分研究工作。为了做好科研工作,整天“泡”在实验室里成了她的常态。

“雄安是一个宏大的‘试验田’,科研工作者可以在这里进行大胆创新和创造。”张宏薇希望能够长期留在雄安,“随着雄安的建设发展,除了科研和产业研发,我希望将来能在教学、课题研究等工作上投入精力,搭建好实验室这个平台,帮助雄安‘筑巢引凤’。”

白洋淀芦苇工艺画制作人冯小娟

冯小娟(左)正在进行芦苇工艺画制作的指导。人民网 李兆民摄

冯小娟是雄安新区安新县端村镇中后街村人,她的父亲曾被评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受家庭熏陶,冯小娟从小就对手工艺、美术感兴趣,17岁开始她正式学习制作芦苇画,至今已有30年。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她和父亲在制作工艺上进行了多次创新,让制作效率、作品质量得以提升。

“芦苇画是白洋淀的特色民间艺术,原材料就是白洋淀内生长的芦苇。制作一幅芦苇画需经过剪、烙、烫、熨、拼合、粘结等工艺流程。”冯小娟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白洋淀人,她希望芦苇画制作工艺能够不断得到传承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白洋淀,了解雄安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

“00”后雄安建设者杨鑫博

杨鑫博正在项目上进行测算工作。人民网 李兆民摄

来自中建三局雄安唐河河谷郊野公园项目的杨鑫博是一名“00”后,称得上是最年轻的雄安建设者之一。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的她,学习的是工程管理专业,来到雄安新区后,她在一线工地负责质量安全、项目核算等工作。

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过程中,杨鑫博见证着雄安新区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而她也在不断的学习、感悟中开始慢慢规划我自己的人生蓝图。“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在劳动中创造幸福,与雄安一起成长。”杨鑫博说。

“最美河湖卫士”陈雪飞

陈雪飞(右)乘船在白洋淀内进行环保志愿服务工作。人民网 宋烨文摄

在第二届“寻找最美河湖卫士”主题实践活动中,来自雄安新区安新县圈头乡的陈雪飞被评为“最美河湖卫士”。圈头乡是“华北明珠”白洋淀的水乡,四面临水,陈雪飞从小在水边长大。近年来,随着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不断深入,淀水愈发清澈,陈雪飞最大的触动就是“小时候的感觉又回来了”。

成为一名河湖保护志愿者后,无论是寒冬酷暑,无论阴晴风雨,陈雪飞每天都在淀边往来巡视十余次,淀区是否干净、水面上是否有垃圾、是否有垃圾乱倒的现象以及拿着小喇叭提醒大家要把垃圾分类倒入指定垃圾桶……这些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却在陈雪飞的日复一日坚持当中成为淀区生态保护的人工屏障。“只要我们每天脚多走走,手多动动,天长日久,白洋淀的水肯定更干净。”这是陈雪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一分子范庆雨

范庆雨(右3)正在与同事们做形体训练。人民网 宋烨文摄

今年22岁的范庆雨于2021年12月来到雄安规划展示中心担任讲解员。经过1年多时间的锻炼、提升,她已经对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情况信手拈来。

“第一次接触展馆讲解稿的时候,我还是很‘震惊’的,3万字的讲稿足足印了45页,全部的内容需要在1周内背诵熟练。”回忆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范庆雨觉得,通过自己的讲述,能将雄安新区的“妙不可言、心向往之”告诉每一位来宾,让更多的人了解雄安、关注雄安甚至奉献在雄安,是一件十分有意义和成就感的事情。

“我们就好比是工作在雄安‘最前线’,为讲好雄安故事、展示新区美好形象、提升雄安魅力贡献自己的力量。”范庆雨说:“整个讲解团队能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鞭策,今后大家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场讲解接待。”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