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已上新!上海博物馆又有大展可以免费看了

2023年7月7日,“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这是上海博物馆首次举办金石传拓技艺主题的特展,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此番上海博物馆在多年整理研究基础之上,遴选出37件组文物,以本馆藏品为主,同时向上海图书馆借展文物6件(分3件组)。“与时偕行”以传拓技艺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通为主题,邀观众一道欣赏中华吉金乐石之美,体验古老传拓艺术之妙。

追溯技艺

金石传拓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独特“复印”技术,是将纸张紧覆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拓手法,将器物图形、纹饰、铭文等内容忠实复印到纸上的技法。照相、印刷等技术发明之前,传拓是一项使用广泛且十分高效的文字、图像复印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传拓技艺的出现离不开纸墨的发明使用,同时始于对石刻文字复印、传播的需求。传拓技艺产生的具体时间未有明确说法。一般认为传拓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已经产生。目前已知最早有明确纪年的拓本为《温泉铭》拓本残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温泉铭拓本

唐(618—907年)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温泉铭是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刻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原石已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拓本实物。残卷五十行,墨色黑亮饱满,字口清晰,拓工精良,是研究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由此判断唐代初期已经熟练掌握传拓技艺。本次以照片形式展出。

传拓技艺使用初期,主要用于传拓碑碣刻石铭文,技法多用擦拓法。宋代刻帖业发达,古代名碑被大量翻刻,拓本盛行,扑拓法开始广泛使用,墨色上开始有“乌金”与“蝉翼”之分。通过传拓得以留存大量珍贵历史资料。此后不同拓本间的传拓细节区别、装裱、藏家题跋和钤印成为书法学习、艺术收藏和辨别考释的重要依据。伴随金石学兴起,传拓技艺不仅用于石刻,也开始应用于青铜器等器物。

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拓本(局部

北宋 (960—1127年)

上海博物馆藏

原碑由沙门怀仁历时二十余年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于唐咸亨三年(672)刻制成行书的碑文。立于长安弘福寺,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本册共计25开,系宋内府之物,累经历代众多名家寓目品题。

九成宫醴泉铭拓本

明(1368—1644年)

上海博物馆藏

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欧阳询楷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有额,篆书,阳文六字。碑存陕西宝鸡麟游县博物馆。碑石因年久风化,加之捶拓过多,断损严重,并经后人多次剜凿,字口变化严重,越往后的拓本内容缺失越多,故早期拓本十分珍贵。

拓墨入画

清代金石学兴盛,文人学者们在金石研究与互相交流中,拓本赏玩与题跋比比皆是,蔚然成风。金石拓制技法愈发精进,所拓器物的种类和范围也不断扩大。清嘉道年间,一种前所未有的器物全形传拓技法开始在嘉兴地区的文人金石交游中出现,其通过传拓在平面的纸上展现器物的立体之形,让传拓作品不仅仅作为内容复印的载体,也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

竟宁元年雁足灯

西汉竟宁元年(前33年)

李荫轩先生 邱辉女士捐赠

上海博物馆藏

六舟拓 陈庚绘 剔灯图

清(1644—1911年)

上海图书馆藏

整器由灯盘、雁足、不规则形底座组成。从灯盘外底铭可知此灯制造于竟宁元年(前33年),为皇后之宫所有。清道光年间,藏家程洪溥多次邀请僧人六舟——全形拓技艺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为其千余件青铜器传拓。久负盛名的《剔灯图》便诞生于此期间。卷中央为全形拓,一倒一正并置。倒立的灯身上有缩小化的六舟小像,俯身于灯盘底部剔洗铭文。正立灯身上六舟小像站于灯足上作摩挲状。《剔灯图》此次以照片形式展出。

晚清金石学盛行,文人鉴藏家乐于为所藏器物拓制精良的拓本,并在同好中分享研究,珍贵的拓本更是作为艺术品受到重视,拓本的往来交流推动了传拓技术的发展。许多传拓技艺自成一脉,并不断承袭发展,至清末民初,传拓技术达到了又一个高峰。其中不乏技法的探索和以传拓与绘画等结合进行二次创作,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大盂鼎全形拓

清(1644—1911年)

上海博物馆藏

大盂鼎为西周康王时期青铜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1951年,潘家后人潘达于将大克鼎和大盂鼎捐赠国家,1952年入藏上海博物馆。1959年大盂鼎入展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盂鼎铭文根据传拓时间不同分为关中拓本和京师拓本,后期京师拓本因铭文经过剔除土锈后下半部铭文比之原来清晰易于辨认。此件拓本上方为大盂鼎铭文,下方为全形拓,是京师拓本。

赵之谦、程守谦 杞菊延年图轴

清(1644—1911年)

上海博物馆藏

吉金供花的图式盛行于明代的博古图中,至清代全形拓的出现,一改过去用画笔描绘青铜器的传统,通过传拓使得铜器图像更为逼真古雅。本作系赵之谦与程守谦合作而成,程守谦制全形拓,赵之谦补花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苏涧宽 颖拓博古图(四轴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上海图书馆藏

此四轴颖拓内容分别为斝、甗、卣、盉四器。器物整体轮廓线描清晰,器内纹饰均为绘制,器身边缘和素面处采用不同墨色表现光影效果。颖拓的墨色风格已脱离传统墨拓,明暗光影表现更趋同于平面制作全形拓和西方素描。王福庵为各图配以铭文摹本,并加注隶书释文或按语。

传承保护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上海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将传统的金石传拓技艺应用于青铜器、古文字等专业。运用大量拓片资料,既是展览陈列中展示文物的重要手段,也是上海博物馆学术研究的传统。

涂朱刻辞牛胛骨

商代晚期(前13世纪—前11世纪初)

上海博物馆藏

父乙觯

商代晚期(前13世纪—前11世纪初)

上海博物馆藏

至元通行宝钞二贯钞版

元(1271—1368年)

上海博物馆藏

松梅鹤薄意百寿印

清(1644—1911年)

上海博物馆藏

展览攻略速览

本次展览中部分珍稀拓本作品将与馆藏原器对照展出。长卷《愙斋集古图》久违亮相,7件青铜原器并置展出,在展柜前为您带来墨影与吉金的视觉碰撞。展览第三部分“金石传拓技艺的传承保护”更是件件对照展出,快来展厅深度体验中华传统技艺的魅力!

精彩展品不容错过:“青铜器海内三宝”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三件馆藏全形拓本齐聚亮相;我国已出土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制作的第一批完整拓本之一也在静待您来欣赏。

想了解金石拓印的步骤?想看看拓印都用到什么工具?前人拓印勾勒轮廓时竟是“以灯取形”?实物展示+沉浸演绎,主打一个干货满满!

展期间,上博还将推出展览折页、公众讲座、分众工作坊、线上视听节目等众多特展活动,伴您全方位体验金石传拓的魅力,欢迎关注。

特展导览

参观本次展览,您可以使用上海博物馆微信导览功能。

1.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导览页面

2. 关注上海博物馆公众号,点击菜单“GO上博-与时偕行”进入导览页面。

3. 扫描展厅内文物说明牌上的二维码,获得语音导览及主题介绍。

展览名称

“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The Technique of Rubbing

展览时间

2023.7.7 — 2023.10.8

July 7th - October 8th , 2023

展览地点

上海博物馆第三展览厅

No.3 Exhibition Hall

资料:上海博物馆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