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科伦药业上市13周年记:是天启更是人谋 “三发驱动、创新增长”已成实景

2010年,科伦药业上市时被称为“输液大王”。13年过去,环绕在科伦药业身上的标签更多了,或者说,它已经摆脱了标签。

从在伊犁河谷拔地而起的川宁生物,到等待登陆香港联交所的科伦博泰,科伦药业的身影覆盖了输液产品、仿制药、创新药、抗生素中间体和合成生物。回溯科伦每一次在行业中的选择,不得不感叹科伦创始人、董事长刘革新的深谋远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下决心涉入抗生素领域,就吹响“昆仑行动”的号角,耗时十年攻坚克难,最终建立了原料药、抗生素中间体重要供应商川宁生物;看好创新才是医药的本质,就十年磨一剑从科伦研究院中孵化出科伦博泰,一朝“出海”天下知;捍卫输液领域行业地位的同时,积极造好药、惠及患者,科伦药业已成国家集采头部供应商。

正如刘革新所言,“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在科伦药业上市后许下的诺言——“三发驱动、创新增长”已成现实。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历时12年打造抗生素龙头

创业27年,商业江湖的惊涛与骇浪或都不足以吓退科伦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革新。但唯有一次挑战,被刘革新形容为创业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那就是“川宁之战”。

刘革新将建设川宁生物形容为“是最大挑战,也是科伦创业难度和力度最大的壮举之一”。

现在看来,刘革新破釜沉舟建设川宁生物,是一个已经被验证了正确性的命题。2022年川宁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8.21亿元,同比增长18.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269.58%。伊犁河谷中已经长出了一座具有正向经济循环能力和内生造血能力的现代化工厂,还承载起了科伦药业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使命。

但成功背后的血泪,往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被忽略。刘革新要在新疆打造抗生素龙头的愿景,一度受到质疑和争议。2011年,川宁项目正式启动。彼时,大输液领域的龙头地位仍然足以让科伦“衣食无忧”。当年,科伦药业营收和净利润仍分别保持了27.85%和46.11%的同比增长。但另一方面,科伦处于“双限险境”,临床限制使用输液、限制使用抗生素。

下决心解决远忧,刘革新决定将超募的逾16亿元投入“万吨抗生素中间体项目”建设。多年后,刘革新将这笔投资的商业逻辑解释为“通过资源的连续整合,创造成本的绝对优势”。

大道至简但行难。诞生之初,川宁生物一直由科伦进行输血式培养。财报显示,2018年、2019年,科伦药业为川宁生物提供的拆借资金余额均超过40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科伦已经为川宁提供的担保余额逾30亿元。

如果说外部供血是为了实现自身造血,环保问题可以说是阻碍川宁生物血液流动起来的一个大型结节。川宁生物总经理邓旭衡曾表示,“公司先后引进了国内五大环保机构,在川宁现场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川宁的环保路径。但代价是环保投入从原本5亿预算,最终投了接近25亿”。

邓旭衡称:“川宁最终在水、气、渣这三大废弃物的处理工艺上实现了国内领先水平,未来20年甚至30年,川宁的环保都不会落后”。

通过坚定持续的环保创新投入,川宁生物彻底解决了困扰抗生素行业发展的"三废"治理难题并转危为机,构建起了川宁的两大核心竞争力——成本优势和环保创新。

在成本方面,伊犁带来的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具有适合生物发酵的气候条件,能够提高发酵水平,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这里还是新疆重要的玉米产区之一,玉米价格较其他区域便宜20%以上,提供了质优价平的生产原材料。在能源优势方面,新疆煤炭价格的优势降低了50%左右的能源成本。除此之外,通过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川宁生物可以通过跨境贸易的方式从国外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一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并享受“五免五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

“川宁之战”,科伦人打得艰辛亦漂亮。历时12载,川宁生物在抗生素中间体领域,成为国内在重大医药产品类别上拥有全球话语权的头部企业,形成菌种选育、生物发酵、分离纯化及酶技术应用、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技术创新四大技术平台,还拥有目前全球已知的最大抗生素发酵罐。

更重要的是,它在2022年12月成功上市,实际募资11.14亿元。不仅解决了“生物发酵+合成生物”发展目标的资本开支,也验证了刘革新超前商业逻辑的正确性。

资源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 三发优势瞄准合成生物

步入正向轨道后,刘革新为川宁生物设定了新的双轮驱动战略——生物发酵+合成生物。以上海研究院为创新驱动的桥头堡,通过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打造合成生物学CDMO产业平台,立志成长为具有全球专业视野和行业竞争力的合成生物学头部企业。

川宁生物发力合成生物学,有其得天独厚的产业协同、研发实力和产能积累优势。

首先,公司以传统抗生素中间体业务为基石,赋能合成生物学板块,着力发挥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实践联动作用。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学反哺抗生素中间体业务,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来对川宁现有的抗生素中间体生产菌种进一步改造以提高发酵强度,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此是产业协同优势。

在技术积累上,川宁生物将上市募集资金中的3亿元投向上海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即打造两大技术平台: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酶催化技术平台。产品围绕保健品原料、生物农药、高附加值天然产物、高端化妆品原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的上游菌种和中试生产工艺的研发。此为技术实力优势。

同时,公司围绕选品—研发—大生产全产业链布局,在新疆巩留县投建的“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已于2023年3月动工,主要建设可年产红没药醇300吨、5-羟基色氨酸300吨、麦角硫因0.5吨、依克多因10吨、红景天苷5吨及其他原料的柔性生产基地。一期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建成试车,二期预计在2024年年底建成。红没药醇等合成生物学系列产品的商业化生产,标志着川宁生物从资源要素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成功转变,从而实现公司效益的稳步提升。

据了解,川宁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自主研发的红没药醇(油溶性)已成功完成中试验证及约3000公斤/月级别规模的试生产。此为产能先发优势。

布局合成生物,是川宁生物又一次试图走在行业之先。有未来的“天工开物”之称的合成生物,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不少生物基材料实现了产业化。2021年,我国生物基材料产能1100万吨(不含生物燃料),约占全球的31%;产量700万吨,产值超过1500亿元,约占化工行业总产值的2%。

在生命健康领域,合成生物学也有了成功应用的先例。有业界人士表示,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细分来说,其中合成生物学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及引领作用。据CBInsights数据,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为53亿美元,2024年将达到189亿美元,2019-2024年CAGR约为28.8%。

具有三发优势的川宁生物瞄准合成生物,有望打造合成生物学全产业化链条,搭建合成生物学CDMO产业平台,使公司成长为具有全球专业视野和行业竞争力的合成生物学头部企业。

是天启更是人为 基本盘、发展盘、国际盘全景已现

巨轮航行难免遭遇天气突变、方向变化,但只有每一次顺势乃至提前预知水流变化,才能在汪洋中平稳航行。

科伦药业在成立之初凭借50ml“小瓶输液”产品创新差异化切入,又凭借技术创新“可立袋”独步输液市场;到2011年高举高打进入抗生素业务,攻坚克难从零打造起抗生素领域的龙头企业;借科伦研究院潜心孵化创新药,十年磨一剑,一朝与默沙东天价授权天下知。

基本盘、发展盘、国际盘一应俱全,刘革新的图谋全局已现。2010年上市之后制定的“三发驱动、创新增长”发展战略,如今已不是一句商业规划,而已经展现为实实在在的实景。

从科伦药业自身传统业务来看,2022年是科伦药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收入189.13亿元同比增长9.46%,而净利润17.09亿元增长54.98%,扣非净利润16.46亿元增长58.60%。盈利能力的增强显而易见。

收入结构中,输液类占比从2021年的56.72%下降到49.97%,非输液类从41.21%增长到43.75%,创新研发项目从0.09%上升到3.97%。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合理。

据统计,在输液产品领域,科伦药业2017年至2023年3月实现了136项产品的获批,耗时10年进一步夯实了在国内输液市场的行业领先地位,建立起了在肠外营养、细菌感染及体液平衡等疾病领域的核心优势产品集群,并开始逐步强化麻醉镇痛、生殖健康、糖尿病、造影等疾病领域,优势地位难以撼动。

在仿制药领域,2022年第七批及2023年第八批国家集采,科伦共计18项产品中标,中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第八批国家集采,累计43个品种中标,科伦药业已成为国家集采头部供应商。

但药企的长远生命力与社会责任,终将落在新药研发的注脚上去。凭借科伦博泰平台,截至2023年3月,公司科伦博泰的创新研发管线共有33个项目——创新小分子药物9项,生物大分子药物24项。主要推动14项创新临床项目,同时开发5项创新临床前阶段项目和14项药物发现阶段项目。

科伦博泰一朝成名天下知,主要得益于获得了全球制药巨头默沙东的青睐。2022年,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完成了3笔抗体药物偶连物(ADC)至多9款药物的海外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授权交易,合同总金额近118亿美元。该交易创下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纪录,刷新了国产创新药“出海”授权费用纪录。之后,默沙东更是与科伦博泰深度绑定,开展了股权合作。

目前,科伦博泰已经引入战略投资人且分拆启动香港联交所上市程序。若科伦博泰成功上市,将成为科伦集团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共同拉动科伦这艘巨轮前行。

“创新虽知易行难,然,知难不难”。上市13年,科伦药业在输液类领域不断深入和扩展、川宁在生物发酵产业化及以合成生物研究为核心、博泰在创新小分子及大分子药物的突破,整体形成了科伦药业从传统型制药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发展。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2022年的员工公开信中,刘革新说“科伦正迎来天启之年”,是天启更需人为。眼下,科伦的基本面已经发生改变,创新正在成为科伦基本面核心要素。这是一个基本认知和底层逻辑的改变,更是商业运行的智慧、是穿越商海的动力。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