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正文

今日快讯:【地评线】彩云网评:辩证看待高校专业撤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雷钟哲

4月中旬,高校学科专业调整的话题频上热搜,相关新闻显示:2022年,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41个、新增审批专业176个,撤销专业925个。而近日,教育部等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将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的专业布点,力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的专业增加了,有的专业撤销了,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现象。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只要需求在改变,就没有永恒不变的专业设置。

如同互联网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一样,高校也在不断增加新专业。这些年,我们看到了数据库运行管理员、商务数据分析师、碳汇计量评估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等新职业的出现,相应的,高等院校也增加了不少新专业。仅2022年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就有21种,包括家庭教育、孤独症儿童教育、数字人文、资源化学、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科学、生物统计学、航空安防管理、无障碍管理等。

有增就有减,一些不再为社会所必需的专业就必然面临“清零”的结局,这其实是时代变化的镜像。举例来说,曾在本世纪初一度形成井喷之势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办院校数量年均增长率出现过超过40%的鹊起之势。但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已超出我国公共管理体制、公共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供大于求。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核心竞争力不强,就业方向不明确,缺乏不可替代性。“万金油”式的文凭,导致毕业生就业面临极大困难。从这个角度观察,及时淘汰类似专业,既是适应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也是对高校学生的负责。

925个高校专业被撤销,其实也表明了一些专业的设置之初存在前瞻性缺失。一些高校开办新专业,往往有特定的历史条件。这些条件,甚至会在当时成为“现象级”网红专业的强大推力。因为办学成本低,在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高校就竞相追逐这类专业,成为“香饽饽”。但后期,这些专业对经济社会结构人才需求变化的“灵敏度”不够、前瞻性不足,最终因供需脱节被淘汰。高等院校某些专业的“兴衰史”,是把握高教规律、办好高等教育的有益借鉴,同时也提醒高校,要切实做好撤销专业的教师转岗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不能让他们为此买单。

直面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是高校师生特别是被调整专业师生应该认真面对的课题。调整是社会需要,因此要因势而动、应势而为,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躺平”,哪里黑了哪里歇。有的教师转岗开设基础学科的公共课程,重新找到了自己位置。有的学生通过学习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最终顺利转型,这就是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的榜样,以积极心态拥抱变化,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